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简报

小人物,大精神

更新时间:2011-04-06点击次数:字号:T|T
    3月15日,我们341支部组织同学进行了一次红色教育之旅,其实作为我们这一年代的人,看红色电影早已不是我们的主流兴趣。而今我们生活的周围处处充斥着金钱,权利等浮躁的事物以及时尚的气息。因此这次的红色教育如一缕清风般让我感受到别样的风情,感觉心灵仿佛进行了一次深度的洗涤,受益良多。看电影落泪,对我来说,已经是很久没有出现过的事情了。而今面对银幕上那位淳朴憨厚,可亲可敬的张思德,当看到倾泻而下的泥石流淹没他时,我却禁不住鼻头一酸,几乎落泪。     再观《张思德》,让我不由自主地回到了小学,回到了那充满朗朗读书声的课堂,回到了曾经稚嫩的我们熟背的毛泽东的千古名篇《为人民服务》,因为感动于张思德不计得失,乐于奉献的品质,将文章倒背如流,小小的心灵被他质朴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感动,文中的精词辟语连同张思德的名字,就已经“铭刻在了脑海里”,“融化在了血液里”。 这部电影将我们所熟悉的书本人物搬上荧屏,让我们见到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张思德。尽管一切是那么平凡:平凡的的人物,平凡的故事,平凡的语言。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产生了伟大。60年前,毛泽东主席专门为这位普通的士兵发表著名演说《为人民服务》,并影响了几代人。60年后,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 电影开始于手风琴奏激昂的乐曲,然后是女生合唱,瞬间将我们拉入了革命先辈曾经奋战的年代,那种淳朴,简单的格调是让如今看惯商业大片的我们有点不适应。画面中出现了即使是如今的农村也很难见到的事物,寸草不生的土梁还有电视上才可以见到的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电影的开始时一连串的舞台表演,张思德也在这里登场,这里他毫不犹豫地为了艺术,为了表演当了人梯,没有丝毫的介意,正因为表演的投入,对待任何事物的认真劲,也吸引了看节目的毛,不爱说话,主席。之后张思德做了很多平凡的小事,修车胎,站车尾,下炭窑,帮老乡追猪,替战友捡球,照顾炊事老兵,抚助烈士遗孤,对栽跟头的同伴伸出援手,向开小差的战士捞琴道歉,这位“有思想,有道德”,爱打赤脚的小战士,时时处处为他人利益着想,为党的事业效力。他不怕苦,不怕累,不争功,不贪利,不言亏,不叫屈,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怀一腔善,利天下人。他以爱岗敬业为本,以造福他人为荣,以善良真诚为美,以纯朴忠厚为德。他让我们懂得“什么叫做高尚”,他让我们领悟到“应当如何做人”。 电影中的小男孩宋光明的故事最让我揪心。作为皖南事变的烈士遗孤,他亲眼目睹了父母被敌人枪杀,由于父母牺牲的刺激,孩子原本开朗的个性如今变得孤僻,经常一言不发。在幼儿园老师无奈之下,张思德与孩子相遇竟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寡言木讷的张思德竟在孩子面前变得喋喋不休,而孩子在亲情感召下,终于敞开了心扉,开始成为了“十万个为什么”,总是向张思德问起永远也问不完的各种问题。张思德内心最可贵的一切,像清澈的溪水一样涓涓流淌,为了孩子的未来,张思德愿意贡献自己的生命。孩子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大人儿,他开始教育他的“爸爸”了,他把幼儿园的种种规矩嫁到张思德的身上,每次见面的时候都让他干这干那,让不拘小节的“爸爸”变成了一个清洁的讲究仪表的人。孩子与张思德间的这种温情时刻深深地打动着我。这种对与己毫无关系的小孩的疼爱不正是体现了张思德善良并充满小爱甚至是大爱的人格魅力吗? 张思德生前的两个好战友刘秉忠和白子秀,都曾经嘲笑过张思德的傻和呆,沉湎于自己的精明但最终却被张思德的品质,精神所洗礼。刘秉忠因一念之差,挪用了公款以贪污罪被捕服刑,他成了孤家寡人,但在最绝望的时候,只有张思德来看望他。虽然张思德痛斥了刘秉忠的贪污但却仍旧看到同乡兼战友的好,并且极力帮助他挽救他的爱情和事业,作为朋友的张思德对朋友的这种付出让人动容,也让刘秉忠感动不已,当得知张思德死亡的消息时,他仰天长啸,跌倒在泥水里,朋友即知音啊,相信刘秉忠此时应如同失去亲人一样的痛苦吧。作为同伴战友的白子秀因为年轻气盛,满脑子建功立业的梦想,他与张思德的为人之道正好相反,他是一个善于表达却又疏于行动的人。谦逊的张思德成了他嘲弄和作恶的对象。张思德宽容而大度,像对待亲兄弟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并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保护着他,使他的自尊心免受伤害,并使他的虚荣和孤傲有所收敛。在与张思德同去烧炭的过程中,他躁动的性格渐渐平静下来,悟出了做人的道理。他目睹了张思德意外而平淡的死亡,灵魂在巨大的悲痛中经受了洗礼和净化。他成熟了,站在了张思德曾经站立过的位置上。 张思德那种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那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是最撼人心魄。小人物张思德,年近30还只是个小班长的张思德,看上去并非聪明却为罕见心灵手巧之人的张思德;文化程度不高却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的张思德;向往和平胜利的日子,梦想仅是当一个木匠的张思德却总是独身一人,默默地做着一个个利于他人,为他人服务的小事,通体上下笼罩着一层圣洁的光芒,那种韧性在细微之处显现了无坚不摧的力量。这种震撼力不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向往,追求和共鸣吗?人们曾看到,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被某些人视作“傻”,唯利是图,享乐第一才是“精”。这些与张思德的高尚,无私形成了强烈反差,也因此引出观众发自心底对高尚人格的追崇和呼唤。张思德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曾做过的一件件小事上,他的精神将不会消失,他的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会被更多人时间和发扬下去。 —机电院 09341班吴翰盈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