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简报 >> 工作简报

2011年第3期:高校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的警示

更新时间:2011-05-03点击次数:字号:T|T
2011年第3期(总第5期) 【编者按】近年来,高校违纪违法案件不断发生,引起较大社会反响。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对此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和学校的规范管理,有效推动了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加强对我校领导干部和师生员工党风廉政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学习工作环境,现摘编近期发生在安徽芜湖4所当地高校的腐败案件,作为警示教育,供大家学习参考。(注:案件信息来自互联网,此处为转载) 一、警钟长鸣:“象牙塔”下的招标黑幕  安徽4所高校一年13名干部落马 他们中,有的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的是大学教授,有的是高级管理员,却纷纷因校园工程的“上马”而“下马”。 仅去年一年,安徽省芜湖市检察机关就查处了当地4所高校工程建设环节贿赂犯罪案件38件,查处副处级以上干部13人。 记者就这4所高校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调查发现,当前一些高校建筑招标流于形式,黑幕重重,监管缺失,涉案人员钱权交易和权色交易交织,严重玷污了“象牙塔”下的神圣殿堂,也为校园工程安全留下隐患。 校园本该一方净土腐败案件何以频发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方光罗,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教育部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去年检察机关立案查明,方光罗在新校区建设期间,先后36次收受赵蔚静(已因行贿罪被判刑)等6人所送现金和财物,折合人民币71万多元。据办案人员介绍,除了收受贿赂,他还同三名女工程承包人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并为她们谋取利益。今年3月9日,方光罗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这名在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副厅级干部,最终拜倒在金钱和石榴裙下。 安徽师范大学曾家柱,在担任该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工程办主任和指挥长助理期间,从2001年新校区建设开始,他经手的每个大小工程项目都要收受贿赂,可谓雁过拔毛,去年案发时,检察机关查明他收受贿赂达92.5万元。 据芜湖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蔡晓东介绍,去年以来,芜湖市检察机关对坐落在该市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4所安徽省属高校建筑领域犯罪立案调查,共查处贿赂犯罪案件38件39人,副处级以上干部13人。 “高校建设领域窝案串案较多,呈群发性特点。”蔡晓东说,“我们查处的安师大系列案件中,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助理、后勤集团老总、工程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工程财务部等工程建设环节相关部门的12名干部纷纷涉案被查处,其中处级干部就有8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方光罗落马后,分管基建的副院长、分管业务的总务处副处长均被查处;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原副院长丁业启案发后,原院长助理、基建处长、保卫处长均因涉案被查处。集体腐败已成为高校职务犯罪的新特点。” 参与案件侦查的芜湖市弋江区检察院反贪局长鲍维民告诉记者,由于涉案人员多为高校高级知识分子,其作案手段更为狡诈、隐蔽,已突破传统的“一送一收”形式。他们中,有通过装修房屋仅支付一部分费用受贿的,有不缺钱却向行贿人“借钱”购房、买股、买车受贿的,有向行贿人高价出售住房受贿的,有采取与行贿人一起赌博的手法收受贿赂的,也有人将小部分受贿款交公来掩饰受贿犯罪。 方光罗在学校建设过程中一方面大肆受贿,一方面将小部分受贿钱物交公,并让相关人员登记在册,让学校党委书记过目,掩人耳目。案发后,召集相关人员订立攻守同盟,为防止电话被监听,还购置专门手机同相关人员通话。 高校热衷扩招扩建项目招标黑幕重重 记者调查了解到,近年来,因为扩招,各高校纷纷扩建,建设规模大,投入资金多,监管工作却不到位。据蔡晓东介绍,由于安徽省几乎所有高校同时进行新校区建设,教育主管部门只能从宏观上对工程建设进行监督管理,建设资金筹集等具体建设事宜基本由各高校自主决定和解决。不少高校基建工程不经过招投标,而是议标决定建设单位,即使招投标也形同虚设。 “尽管按规定采购应该实行招投标,但从办案情况看,一些高校仅对部分工程公开招标,主要是一些利润低、工程透明度很高的土建工程。”参与办案的芜湖市鸠江区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叶森说,“即使实行招投标,也不是严格依法办事,而是热衷于收取一定的招投标管理费。如,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在委托芜湖市相关部门招投标时,招投标只确定前两名入围单位,最后的中标单位还是由学校定,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 叶森介绍说,一些高校以建设工期紧、招标耗时长为由,不按规定招投标,而是采取议标形式,即由发包单位直接与选定的承包单位就发包项目进行协商,不具有公开性和竞争性。议标决定权主要掌握在招标领导小组几个人手中。于是,得到好处的人就会倾向评标。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园林绿化工程在议标一开始时,赵某报价600万元,得到好处的高校负责人方光罗私下透露学校心理价位在400万元左右,同时还告诉赵某,为使投标时不出现反对的声音,还应找一找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其他成员。方光罗还介绍赵某认识了副院长金跃武,赵某又找了总务处长骆泽敬、副处长赵浪等人。赵某报价409万元。而其他单位的最低报价是387万元,按说应是最低价单位承揽工程,实际上该工程最后还是由赵某承揽。但为了防止投诉,赵某在签合同时以387万元承揽,而到最后经学校多次追加工程量,决算时工程额达700多万元。为感谢关照,赵某送给该校负责人24万元。 还有一些高校掌握招标权的干部,居然与参与投标单位合谋,从中收取股份。安徽师范大学曾家柱在任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指挥长助理期间,为了敛财,居然伙同该校指挥部工程部负责人陈少华、财务处长张春扬谋划,由陈少华在外面找施工队到安师大投标,中标后按事先约定比例分成。 据办案人员介绍,这些高校建设的施工环节还普遍存在非法挂靠、层层分包现象。行贿人大多系个体包工头,无施工资质,采取挂靠他人公司的名义承接建设工程,再化整为零,将工程分包给一些个体施工队施工,工程质量根本无法保证。如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学楼完工后屋顶即漏水,无法使用。 净化校园环境加强制度反腐 高校发生的腐败案件,严重败坏了校园风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必须在高校进一步加强廉政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蔡晓东说。 办案人员建议,要进一步严厉打击高校职务犯罪,形成高压态势,对职务违法犯罪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而让高校干部“不敢贪”,在相对封闭的大学校园掀起廉政风暴,还“象牙塔”一片净土。 “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关键还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一把手权力的制约,让他们不能贪。”蔡晓东说,“例如,方光罗在该校工程建设一开始就大权独揽,每个项目都亲自过问,名为把关,实际上是借把关之名行受贿之实。” 他建议,要加强对高校招投标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推行校务公开,特别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使招生、基建、采购等易生腐败环节,有章可循,处于外部力量的监督之下。同时,要大力惩处行贿犯罪,全面推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和建筑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上遏制和预防受贿犯罪。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二、观察思考:高校如何成为无腐败的净土 发生在大学里的钱权交易,尤其是校长们为建大楼而连续倒下,的确十分有辱文明时代的斯文颜面,让人痛心疾首,更为校园工程的安全担忧。唯有改革才能赢得未来。否则,武汉、芜湖之外,很快会有新的大学加入腐败名单。 2010年,安徽芜湖查处了4所当地高校工程建设环节的贿赂案38件,13名副处级以上干部落马,其中一些人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知名专家、教授。 近几年,已有多个地方爆出大学腐败案了。此前最受关注的当属武汉高校腐败案,其涉及从部属到地方高校数量之多、范围之广,牵出的校长、院长等职务之高、窝案参与人数之众,贪赃腐败数额之大,都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动。大学密度和知名度远不如武汉的芜湖,一年内4所地方高校、38起案件、13名干部被查处,其腐败案件发生的密度、集中程度,倒也堪与武汉比肩。对于一所大学,不能在学术研究、教学质量等方面领高校之先,而以腐败弊案赢得狼藉声名,不知是怎样一种讽刺与悲哀。 有意思的是,一出腐败案,媒体总不忘在大学前面加上“本应是净土”、“象牙塔下的神圣殿堂”之类的定语,似乎工程腐败案一旦碰到大学,就该被自动阻挡在门墙之外。 很遗憾。发生在大学里的钱权交易,尤其是校长们为建大楼而连续倒下,的确十分有辱文明时代的斯文颜面,让人痛心疾首,更为校园工程的安全担忧。但在社会土壤遭受侵蚀的大背景下,要求某一个行业、某一个领域洁身自好,只因为其中成员具有更高级的学历和知识水平,这本身恐怕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何况,由于持续多年的扩招,以及竞相跑马圈地的扩建,今天许多大学已不复为“校园”,而是庞大的“城”。大学城中不乏遗世独立的清净高人,但大学自身,早已不再是世外桃源,而是一个师生动辄上万、建设项目众多、资金流动频繁的巨大经济体,与社会各方声气相通,联系紧密。 一件件高校腐败弊案,情节何其相似。在制度层面上,不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高校,都没有为从十多年前开始的大跃进式扩张并校建大楼运动做好周密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建设,比起那些经常从事工程建设的机构,校长、基建处长们在大学基建招商等方面既是新手,操作时又往往更加随意,权力缺少制约。在精神层面,从有的大学教师热衷于竞争一个与学术生活毫无关联的官位现象、将学术研究变成追求其他利益的手段开始,不论我们怎样掩饰与强辩,精神堕落都已在很多大学发生,建大楼、招生、学术生活中的腐败,都只是它的必然结果。 能否从大学开始,重建一个社会的精神信仰,清除空气中的腐败因子,让智识阶层不再将聪明才智用作贪婪私利、玩弄权术的机巧伎俩?能否从大学开始,给整个社会都来一场“去行政化”运动,真正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让权力的使用更公开更有监督? 唯有改革才能赢得未来。否则,武汉、芜湖之外,很快会有新的大学加入腐败名单。 (来源:京华时报   特约评论员姜泓冰)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