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以党建信息化推动网络反腐制度化

更新时间:2012-12-12点击次数:字号:T|T

王 锋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

 

  要: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党建信息化的建设现状,总结了党建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党建信息化有助于推进网络反腐制度化。在总结分析国内网络反腐的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以党建信息化推动网络反腐制度化的措施和途径,包括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建立官员接受社会和民众监督的信息平台,发挥网络平台的舆论监督作用,注意克服网络反腐的不足等方面。

关键词:党建;信息化;网络;反腐;电子廉政

 

反腐工作的难点在于腐败行为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纪检监察机关往往难以及时取证。在不危害国家和社会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建立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的体制和机制,完善相关网络信息平台,努力推动网络反腐大众化,使反腐工作深入到普通百姓之中,发动亿万网民,关心和参与反腐倡廉工作,从而构筑“电子廉政工程”的铜墙铁壁,能够有效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一、党建信息化建设

党建信息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信息化环境下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一种创新,有助于推进网络反腐大众化工作。

(一)国外政党信息化建设

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网络的广泛普及以及在传播信息方面所具有的即时、互动、直接、廉价等特点,促使众多西方政党把网络技术应用于联系选民、竞选活动以及政党自身组织建设等方面。

国外政党运用互联网的主要方式包括: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和电子党务,建立政党和政党领袖宣传网站,利用社会网络资源为政治发展服务,运用网络扩大政党在社会上的影响和谋求选民支持,在网络上提供更多服务便民的途径。

当前,西方政党普遍利用信息技术推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形式,减少或者取消党的中间管理层次,压平组织机构,加强了横向联系、沟通与协作,使组织结构开始由控制型权力结构向部分的参与型权力结构转变,使得各基层组织之间以及基层组织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更加便利,实现了组织沟通的信息化。

在网络反腐领域,韩国把互联网作为反腐肃贪的重要平台和有力工具,首尔市建成了功能强大的OPEN系统,对公共权力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结果使该市官员腐败现象日益减少。印度政府内部由中央警戒委员会设立了专题网站,给违法犯罪的官僚政客以很大的威慑作用。阿根廷政府颁布法令,规定政府机构进行采购或与企业签订有关修建公共工程项目的合同,都必须在政府的网页上亮相,有效地增加了公共开支的透明度,方便普通民众对政府部门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二)国内党建信息化建设

在理论层面,中央党校李君如提出了建设全国性党建信息平台、党的组织体系网络化、党务网上运作等构想,并对今后党建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指导意见。蔡向阳把党的建设信息化分为办公应用阶段(1990-2002)、电子党务阶段(2002-2007)和党的建设信息化阶段(2007年以后),提出了五个发展趋势:信息化与党建结合更紧密;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成为重任;网络政治参与和监督将成为趋势;现代传媒多维综合应用;基层党组织和活动虚拟化趋势,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实践层面,1986年,党和政府首脑机关实施以办公自动化建设为目标的海内工程,成为党委工作系统信息化建设开端。1990年,中央信息中心设立,标志着党委办公厅()系统信息化建设正式起步。1995年,中组部颁布《全国组织干部人事信息系统信息结构体系》。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党的工作业务系统建设,完成了电子党务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和关键技术研究,逐步实现了中央和地方党委各部门主要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2731党建信息平台、12380中组部举报网等。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反腐倡廉网站的建立,使其成为宣传党的反腐败政策、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提供腐败案件线索的重要平台。

二、网络反腐的现状及特点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执政任务。现在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正向着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方向发展。网络平台给反腐倡廉建设提供了重要阵地和有效途径。

(一)网络反腐的现状

网络信息时代为普通民众实现政治参与提供了新机遇。2003年,是网络舆论反腐败标志性的一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始建立网络举报平台,利用网络开展反腐败斗争,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民间网络反腐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指出,要“加强反腐倡廉网络宣传教育,开设反腐倡廉网页、专栏,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同年1228日,中央纪委、监察部首次公布了中纪委信访室、监察部举报中心的网址。200712月,中国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正式开通,不但介绍了预防腐败的方针政策,还设置了“网友互动”、“网络调查”、“献计献策”等互动栏目。这些标志着网络反腐功能的全面扩展。

2008年网络监督呈四面开花之势,被媒体称为“网络监督年”,显现出网络监督的巨大威力。就在网络监督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的同时,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对此缺乏正确认识,消极对待网络监督。在他们眼里,“网络监督”是个闹心词,对网络监督有抵触情绪,不能正确对待网络舆论监督。要么将其视为洪水猛兽,看做“添乱”,对其采取“躲、堵、压”的做法,拒绝网络监督,有的官员甚至对发帖者进行追踪、报复,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要么应付网络监督,对网络监督缺乏及时必要的回应,“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要么面对网络监督缺乏准备,应对失据,丧失了主动权,表现出从理念到手段与现代社会要求的明显脱节。总之,网络舆论监督不是万能的,但是在信息化时代没有网络监督是万万不能的。要通过政府、网络、网民等一系列的工作,规范引导完善网络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监督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作用。

(二)网络反腐的特点

1.时效性。公民社会参与传统的反腐斗争包括书信检举、信访等形式。这些传统的途径耗时又费力,再加上人为设定的一些复杂程序限制,导致对腐败行为和事件的处理起来效率不高。相对而言,网络反腐则简化了程序,公民发现了腐败的行为或者腐败的线索,完全可以通过登陆反腐网站和发送电子邮件等方式,将自己掌握的腐败线索提供给纪检机关以备核实和及时查处,从而大大提高了公民社会参与反腐斗争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2.多样性。网络普及以前,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落后,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受到很大的限制,公民社会对政府的监督,尤其是对官员的监督,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难以落到实处,这一定程度上无形中助长了某些公共权力的滥用,进而导致腐败的衍生。随着网络的普及,公民上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参与方式。公民可以通过登陆网上论坛、网上留言、网上博客等方式对腐败行为进行抨击和检举。同时,通过网上曝光、网上跟踪和网络搜索等多样化方式对腐败行为进行追查、搜寻腐败的证据,同时也通过这些途径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以防止渎职、徇私枉法现象的发生。网络反腐的多样化,将大大提高反腐斗争的实效。

3.隐蔽性。传统的反腐败方式,有许多的弊端。首先,容易引起腐败人员的警觉, 进而通过地下渠道转移赃款、赃物或者毁灭腐败的证据;其次,容易对举报人员造成伤害。举报人员如果处理的不够隐蔽,一旦被腐败分子发现,就会威胁到自身的安全。腐败分子会通过各种渠道对举报人员进行打击报复。长此以往,鉴于腐败分子强大的威慑力,一旦腐败行为再次出现,不会有人再去揭发其腐败行为,这也是传统反腐方式不能取得明显绩效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网络反腐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局面,举报人员只需将腐败分子从事腐败行为的腐败材料,通过网络电子信箱或者反腐网站留言等方式直接将信息发送到相关的纪检部门,同时又不会暴露自己的身份,进一步维护了自身的安全。网络的隐蔽性,为公民社会参与反腐败斗争创造了优良的条件。

三、推动网络反腐制度化

信息技术在推动整个世界的运作模式和人类思维方式转变的同时,对政府治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运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来推动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反腐败工作纳入信息化管理的轨道,是网络时代推动政府管理创新的要求。

(一)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减少腐败机会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组合,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规范透明的服务和管理。由于信息公开透明,人民群众可以浏览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政府工作计划、政府采购信息、项目审批结果、财务审计结果等等。所以建立在电子政务基础上的政府管理被形象地称为阳光政府。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推行电子政务,公开政务信息,有利于预防和发现腐败。现在,我国各级政府也在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推行电子政务,只是目前覆盖的领域还不够广,运作的规范化程度还不够,所以未来的发展空间还很大。

(二)建立官员接受社会和民众监督的信息平台

2009330《?t望》新闻周刊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公众对有效举报方式的排序,网络曝光以35.8%的比例被列榜首。借鉴西方国家,把金融实名制、公民纳税、家庭财产申报等制度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实行全国联网,使每一个公务员特别是政府官员的银行存款状况、纳税情况、家庭财产状况都非常清楚,便于专门机关的监督,因而也发挥了预防腐败的威力。这些做法都值得我国学习借鉴。信息网络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它应该服务于全人类。

(三)发挥网络平台的舆论监督作用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权力制衡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舆论监督又有很大的特殊性,它具有广泛性、群众性、及时性、透明性等特点,它的舆论监督作用大于其他媒体。就网民群体而言,在网络世界里有较大的言论自由,话语权相对独立,信息传递速度较快。数以亿计的网民可以通过发帖、发表评论文章、网络举报等形式提供反腐线索,揭露腐败现象,抨击腐败行为,鞭挞社会丑恶,从而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力量,给有腐败行为的官员以巨大的压力。

(四)注意克服网络反腐的不足

网络反腐受到网民素质、信息共享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客观上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深度有限。普通网民所能接触到的大多是一些级别相对不高的官员。腐败分子贪污受贿所进行的权钱交易、权力寻租事件都是在幕后的,不是一般人能随便发现的。网络监督自身的局限性决定它不能监督一切腐败分子和一切腐败案件,只能是人民监督的一种特殊形式。二是真实性不足。网络反腐具有一定的随意性,有些信息是虚假信息,干扰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面。网络监督还可能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人利用,对他人进行恶意造谣、诽谤。也有一些网站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不惜发布虚假信息或者对敏感问题大肆炒作,以增加点击量,造成社会资源被大量浪费,损害了被检举人的名誉,干扰了他们甚至包括其家人的生活。

信息网络技术在深刻地改变着当代世界生产和生活的同时,也必然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带来深刻的影响。以党建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把信息网络化手段大胆运用于反腐败领域,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提供信息化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君如,推进党建信息化是时代的要求[A]2006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高峰论坛,200611

[2]蔡向阳,党的建设信息化的创新与发展[J],信息化建设,200912

[3]杨金卫,国外政党对互联网的运用及对我国政治发展和政党建设的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4]陈小斌,国外一些政党基层组织建设的新举措及启示[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03

[5]孙伯强,网络党:西方政党运作模式发展的新趋势[J],当代世界,20096

[6]王守光,网络监督——预防腐败的有效监督形式[J],理论前沿,2005330-31

[7]  晶,网络反腐与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J],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0340-43

[8]毛蔚兰,论网络舆论监督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双重效应[J],领导科学,2010315-16

[9]刘贵丰,论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和技术手段创新[J],理论学刊,2009339-41

 

 

作者简介:

王锋(1971  ),男,山东滕州人,南京林业大学家具与工业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党建信息化、教育生态学等。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