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校内制度

中共南京林业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

更新时间:2017-11-15点击次数:字号:T|T
 

中共南京林业大学委员会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

实施意见

 

南林委201783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发〔2017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现就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把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重要意义。学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 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党对学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保证,对于团结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奋进向上的精神状态,主动应对学校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扎实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全面加强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为突破点,落实各级党组织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价值引领

3.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着眼于提升广大干部和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师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真组织实施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使之成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学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统一思想认识、提高理论水平、形成工作思路的重要平台。有计划、分层次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班,对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进行全面培训。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学习行动计划,加大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力度。推动思政课教师担任学生理论社团指导教师,开展学校优秀理论社团学习成果展示。组织开展“四进四信”“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深层次思想理论问题辨析,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统一。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利用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公祭仪式等,结合“五四”“七一”、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校园普法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加强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科学精神和国家安全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感动南林人物”“十佳大学生”等评比表彰活动,发挥榜样的引领示范作用。

5.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融入教育教学。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识教育课程,在法学、文学、新闻传播学、外语等专业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深化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普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邀请人文社科名家进校园、进课堂。立足学校林业教育资源优势,打造生态特色文化品牌,积极传播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开展校史研究,弘扬南林精神,进一步打造“梁希”“水杉”等校园文化品牌。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充分发挥校训、校风以及校史馆、标本馆等的文化育人功能。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6.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推动“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认真落实建设新标准,以教育部“择优推广计划”项目为抓手,打造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优化网上网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组织制作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数据库、精品示范课、视频公开课,丰富教学资源。发挥教研室集体备课优势,实现新教师导师制、集体备课制、名师名家示范讲学制等常态化、精品化。在严格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学时的同时,加强教学组织,积极推进小班讨论。发挥机考特色,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考评体系。

7.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支持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领导小组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列入学校重点课程建设行列。建立学校党委负责同志联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制度。校院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定期为学生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进课堂听课。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在学校优秀教学成果评选和向省里推荐过程中,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实践成果进行倾斜。

8.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健全组织机构,优化党政分工合作机制。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快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建设,申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校党委每学年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积极推进与地方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

9.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支撑作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打造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学科体系。结合学校优势学科的重大前沿问题及发展前景,组建跨学科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领域(方向)孵化与培育平台。培育精品成果,资助优秀专著出版,配套资助高层次研究项目。重视“智库”建设,瞄准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建设专业性智库,推进与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引进教材选用管理办法。推进全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

四、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

10.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重视发挥各学科课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深入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课程设置管理制度、课程标准审核和教案评价制度。落实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强化教学纪律约束和惩处机制,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教育教学活动不得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11.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加强对形势报告会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等的引导和管理,由学校党委统一管理,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党委宣传部落实审批,对讲授人资质、背景及讲授内容进行预审和把关,严格实行“一会一报”“一事一报”制度。完善国际会议管理规范,举办各类国际会议均须严格执行审批规定。建立健全境外资助研究课题与合作项目等的管理制度。健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管理制度,严把成果发布出口关。加强对校报、校内网站、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的规范管理。完善图书馆订购境外书报刊以及学术文献数据库、接受捐赠的境外出版物的管理制度。健全校园网络使用实名登记制度和用网责任制度。探索建立学校师生自媒体管理办法。完善学校与网信、公安、通信、教育、宣传等部门的网络信息沟通协作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网上不良信息。

12.加强对校园传教的防范和抵御。坚持教育和宗教相分离的原则,严禁在学校传播宗教、发展教徒,严禁在学校设立宗教活动场所、建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举行宗教活动、散发宗教类出版物以及宣传品。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在生活、学习、就业、心理等方面主动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对学校进行的渗透,坚决制止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思想传播活动。对涉宗教留学人员加强教育引导。学校在外籍教师聘用协议中要明确严禁校园传教的相关法律规定,一旦发现有校园传教行为的,一律解聘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五、加强教师思想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

13.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完善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引导教师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增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完善职务(职称)评选条例,青年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须有至少1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或学业导师等工作经历并考核合格。进一步提高党政管理人员、教学教辅人员、后勤保障人员的育人意识与能力,调动离退休人员参与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大力弘扬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学术品格和优良学风,引导教师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践行者。将师德教育作为重点专题,融入校内各类教师培训。落实学校关于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建立健全教育、宣传、监督、考核与奖惩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在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课题申报、岗位聘任、导师遴选、评优评奖等方面,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对存在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行为的教师,经查实后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15.完善教师考核管理服务机制。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完善外籍教师和海外人才引进使用管理办法。构建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绩效评价相结合的晋升晋级激励机制,实施评聘分离“双轨制”。在教师年度考核等方面,把思想政治表现和课堂教学质量作为首要标准,增加课堂教学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关心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积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在住房、医疗、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

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16.配齐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将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的教育培养放在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队伍。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学生专职辅导员岗位,每个班级配备1名班主任;按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按师生比不低于1:3000的比例配备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建设好专兼职组织员队伍,选聘德才兼备的专家教授等参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人员配备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

17.建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培训制度,制定实施专门培训计划,分层次举办培训班,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和党务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实施“思政名家工程”,重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法学等学科以及形势政策教师队伍中,遴选一批教学科研骨干,搭建以名家为中心的特色教学科研团队,加强理论培训和社会实践锻炼,强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按全部在校生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列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学术交流、实践研修等培养培训费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生均支出每年不低于15元。

七、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18.注重贴近师生思想实际开展工作。建立健全校院两级领导联系师生、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师生思想状况和具体诉求。建立师生对学校相关职能、服务部门的评价体系,有效推动管理、服务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建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办法,大力开展励志教育。推进建设“一站式”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构建学校学生教育管理服务新模式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通过定期举办联谊会、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校党外人士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心认同,引导港澳台侨教师和学生增进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9.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整合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和发挥中国大学生在线等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学校官方网站、主题教育网站以及“两微一端”等建设。制作传播贴近师生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新媒体内容产品。开展“文明用网”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文明、健康、守法的网络行为习惯。加强新闻通讯员和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壮大网络舆论引导力。加强对校园网交互社区、网络即时通讯特别是网络群组的舆情搜集、分析和引导,及时有效回应师生关切。

20.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深入挖掘校内和社会两种资源,打造校内和校外两个基地,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创造条件。健全社会实践育人教育教学体系和志愿服务制度,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实践纳入学分。深入开展科技帮扶、教育关爱服务、美丽中国实践等多种类型的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大学生水杉创业园”建设,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依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就业实训基地建设,推动学生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实习实训。鼓励学生参军入伍,积极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就业观。

21.充分发挥团学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按照学校统一要求,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以及各类学生社团自身建设和工作指导,增强工作活力,推进工作创新,充分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支持学生社团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重点打造一批学生思想引领类社团。加强各类学生社团管理,严格实行学生社团登记和年检制度,配备专门指导教师,规范日常活动,加强思想引领。

八、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的领导

22.完善学校党的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保落实,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进一步细化学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校党委书记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第一责任人,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牢学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加强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坚持党建带群建,把党的工作融入群团组织活动中,引导他们发挥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

23.强化学院党的领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共同责任。进一步发挥学院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保证监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党委决定的贯彻执行,把握好教学科研管理等重大事项中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在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把好政治关。进一步加强学院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学院党组织书记和院长。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贯彻落实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党组织书记、院长工作职责,规范完善院党组织会议,健全院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班子整体功能和议事决策水平。

24.加强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党支部思想育人职责,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优化党支部设置,根据实际需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组、课题组和学生公寓、社团组织等建立党支部。扎实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进一步明确党支部书记职责、待遇,定期开展轮训。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任务,结合单位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对软弱涣散党支部及时整顿。

九、健全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

25.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各单位广泛参与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格局。成立南京林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思政工作、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涵盖党群部门负责人、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学院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负责全校及领导各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总体规划、制度建设、组织落实和检查通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党委宣传部。

26.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考核和监督机制。把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及其成效作为重要部分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坚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工作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相结合,进行年终定性、定量考核和创建评比考核。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工干部的重要内容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加强对学校各单位、各级领导干部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单位和个人履行思想政治工作职责和存在问题的情况,对履行责任不力、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长期薄弱的,追究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


党委办公室                             2017年10月27印发

(编辑:)